Cloudvet logo 知识库

骨折愈合

吴礼平 发布于 2019-05-15
导读:骨折愈合的基础是骨膜的成骨细胞再生,其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的改建或再塑。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后局部所发生的一系列修复过程。轻度的骨折经过良好的复位、固定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愈合的基础是骨膜的成骨细胞再生,其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血肿形成;
  2. 纤维性骨痂形成;
  3. 骨性骨痂形成;
  4. 骨的改建或再塑。
icon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
资源描述:骨折愈合过程: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③骨性骨痂形成;④骨的改建。

1.血肿形成

骨折发生后,局部血管受损破裂出血,在骨折断端间及其周围受损的软组织中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液凝固,血凝块将骨折两端初步连接,为下一步肉芽组织生长提供了一个支架。与此同时骨折局部出现炎症反应,故外观局部红肿。

2.纤维性骨痂形成

自骨折后第2天开始,骨折断端骨膜的成骨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它们与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肉芽组织逐渐向血凝块中长入,最终将其完全取代而机化

约2~3周,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局部呈梭形膨大,形成纤维性骨痂。纤维性骨痂使骨折两断端紧密连接起来,但无负重能力。

icon骨折愈合的过程
骨折愈合的过程
资源描述:随着骨折刚性增加应变降低,骨折首先由耐牵张性强的组织桥联,随后被耐牵张性弱的组织桥联。A.缺损首先被血肿填塞;B.然后被肉芽组织取代;C.然后结缔组织形成;D.纤维软骨钙化,形成骨松质;E.骨骼;F.哈佛氏重塑,骨痂消除。

3.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形成后,成骨细胞由梭形变成多角形,它们的突起互相连接并分泌半液状骨基质,积聚于细胞之间,形成骨样组织,骨样组织钙化后使骨折部形成梭形肿大而坚硬的骨组织,称骨性骨痂

骨性骨痂有一定得负重能力,但由于结构不很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比正常骨脆弱。这一过程需要10周左右。

4.骨的改建或再塑

骨性骨痂结构不很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达不到正常功能的需要。为了适应功能的需要,骨组织需进一步发生改建。

改建是根据重力和运动负重的需要,在破骨细胞吸收骨质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质的协调作用下,缺乏负重功能的骨小梁逐渐被吸收、清除,而符合功能负荷的骨小梁则成长壮大,骨小梁排列逐渐适应于力学方向,使骨质逐渐变得更加致密,于是就慢慢恢复正常骨的结构和功能。

icon骨组织结构模式图
骨组织结构模式图
资源描述:Osteocyte:骨细胞;Periosteal vein:骨膜静脉;Periosteal artery:骨膜动脉;Periosteum:骨膜;Outer fibrous layer:外层纤维层;Inner osteogenic layer:内层成骨层; Central canal:中央管;perforating canal:穿通管;Compact bone:骨密质;Spongy bone:骨松质;Circumferential lamellae:外环骨板;Trabeculae:骨小梁;Medullary cavity:骨髓腔;Interstitial lamellae:间骨板;Concentric lamellae:环骨板;Blood vessels:血管;Lymphatic vessel:淋巴管;lacuna:腔隙;canaliculi:骨小管。

骨折部的梭形肿大逐渐消失,骨髓腔再通,骨髓再生,至此达到骨的完全再生。骨的改建一般约需6~12个月。

骨折后虽然可完全再生,但如发生粉碎性骨折,尤其是骨膜破坏较多或断端对位不好、断端有软组织嵌塞时,均可影响骨折愈合。因此,保护骨膜正确复位与固定,对促进骨折愈合是十分必要的。

2228
阅读
0
评论
--
0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