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宠物疫病】狂犬病的诊断、防控及公共卫生

马琳珊 发布于 2021-03-30
导读:狂犬病,又名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临床上犬以狂躁不安、意识紊乱,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为主要特征。人被携带病原的动物咬伤或抓伤等会感染狂犬病,死亡率高达100%。因此,狂犬病目前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hydiopholia),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临床上犬以狂躁不安、意识紊乱,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为主要特征。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致死率高达100%。在城市狂犬病传播链条中,流浪动物往往是关键环节。

一、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核酸型为RNA。病毒颗粒呈弹状,大小为(180-250)nm×75nm。病毒粒子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病毒病毒不耐日光,易被紫外线、射线、加热(100℃,2min)灭活。对苯扎溴铵、碘酒、高锰酸钾、乙醇、甲醛等消毒剂敏感。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中枢神经组织和唾液腺中,其他脏器、血液、乳汁中可能有少量病毒存在。在中枢神经和唾液腺细胞的胞浆内常形成狂犬病特有的包涵体,称内基(Negri)氏小体

icon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
资源描述: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目前,狂犬病毒属有7个基因型,I型为古典狂犬病毒。另有4个新推定的基因型需要进行最后分类。该病毒的RNA编码5个蛋白,包括含有主要抗原位点的G糖蛋白。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是患病和带毒的动物,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在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对流浪犬的控制及对家养犬的强制免疫,蝙蝠、浣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成为主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在潜伏期,就可经唾液排毒。

icon狂犬病毒的储存宿主
狂犬病毒的储存宿主
资源描述:狂犬病毒的储存宿主,只分布在哺乳纲的食肉目和翼手目。狂犬病最早的来源应当是蝙蝠,然后从浣熊、臭鼬、狐狸等野生动物身上,逐渐传染到犬类等家养宠物,最终感染人,因此不仅是狗,被任何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都要及时处理。

(二)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非咬伤传播包括带病毒的唾液经抓伤和各种伤口侵入,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摄入。

(三)易感人群

人和所有的温血动物均易感。被患病动物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2. 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3. 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
  4. 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者发病率低。
  5. 被咬伤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黏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致病过程可分3个阶段:

1.组织内病少小量增殖期

病毒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少量增殖,在局部可停留3天或更久,然后入侵人体近处的末梢神经。

2.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以较快的速度沿神经的轴突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3.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展,侵人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量较多。

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出现恐水吞咽呼吸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患者心血管功能紊乱或者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脑干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

  • 外观有充血、水肿、微小出血等。
  • 镜下,脑实质有非特异的神经细胞变性与炎性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的病变是神经细胞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最常见于海马以及小脑浦肯野细胞中。该小体位于细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染色后呈櫻桃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icon狂犬病-内基小体
狂犬病-内基小体
资源描述:狂犬病时,神经细胞胞浆内的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

四、症状

潜伏期很不一致,这与感染病毒的量,感染的部位及动物的易感性相关。一般为15d,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犬、猫、猪一般为10-60d,人为30-60d。临诊表现分两型:狂暴型和麻痹型。

1.狂暴型

分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1)前驱期

表现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听呼唤,不愿和人接近。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吞咽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唾液分泌增多,后躯软弱,性格变态。此期约经半天到2d。

(2)兴奋期

表现狂暴,常主动攻击人畜,高度兴奋。狂暴之后出现沉郁,病犬卧地,疲劳不动,一会又立起,眼斜视,精神恐慌。稍受刺激就出现新的发作,疯狂攻击,或自咬四肢、尾及阴部。吠声嘶哑,下颌麻痹,流涎。此期约经2-4d。

(3)麻痹期

由于三叉神经麻痹出现下颌下垂,舌脱出,流涎,很快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抽搐,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病程约1-2d。

2.麻痹型

病犬只经过短期兴奋即进入麻痹期。表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流延,张口,吞咽困难。一般经2-4d死亡。

五、诊断

根据动物出现的典型症状和病程、病史可作初步诊断。对可疑病犬应拘禁观察或扑杀,进行实验室诊断。

1.病理组织学检查

将出现脑炎症状和患病动物扑杀取小脑或大脑海马角部作触片Giemsa染色或作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见神经细胞内有Negri小体,即可诊断。

2.荧光抗体法

取可疑病脑组织或唾液腺制成触片或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将纯的狂犬病高免血清γ-球蛋白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见细胞浆内出现黄绿色荧光颗粒即可诊断。此法快速且特异性强。

3.动物接种

取脑病料制成乳剂,经脑内途径接种给30日龄的小鼠,观察3周。若在接种后1-2周内小鼠出现麻痹症状和脑膜炎变化即可确诊。

4.中和试验

可通过血清中和试验,检验狂犬病抗体而确定。此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技术等也可用于诊断。

六、防治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本病临床症状或检测呈阳性结果的动物,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上报。

(二)疫情处理

1. 疑似患病动物的处理

发现有兴奋、狂暴、流涎、具有明显攻击性等典型症状的犬,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扑杀。

发现有被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动物后,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限制其移动。

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诊断确认的疑似患病动物,当地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患病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做好技术指导,并按规定采样、检测,进行确诊。

2. 确诊后疫情处理

确诊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疫情处置措施。

(1)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划分

疫点:圈养动物,疫点为患病动物所在的养殖场(户);散养动物,疫点为患病动物所在自然村(居民小区);在流通环节,疫点为患病动物所在的有关经营、暂时饲养或存放场所。

疫区: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所在区域。疫区划分时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受威胁区: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所在区域。

(2)采取的措施

疫点处理措施:扑杀患病动物和被患病动物咬伤的其他动物,并对扑杀和发病死亡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所有犬、猫进行一次狂犬病紧急强化免疫,并限制其流动;对污染的用具、笼具、场所等全面消毒。

疫区处理措施:对所有犬、猫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对犬圈舍、用具等定期消毒;停止所有犬、猫交易。发生重大狂犬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对疫区进行封锁,限制犬类动物活动,并采取相应的疫情扑灭措施。

受威胁区处理措施:对未免疫犬、猫进行免疫;停止所有犬、猫交易。

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发生疫情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每天对疫点内的易感动物进行临床观察;对疫点内患病动物接触的易感动物进行一次抽样检测。

(3)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撤销

所有患病动物被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后,对疫点内易感动物连续观察30天以上,没有新发病例;疫情监测为阴性;按规定对疫点、疫区进行了终末消毒。符合以上条件,由原划定机关撤销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继续对该地区进行定期疫情监测。

(三)预防

1. 免疫接种

犬的免疫:对所有犬实行强制性免疫。对幼犬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及时进行初免,以后所有的犬每年用弱毒疫苗加强免疫一次。采用其他疫苗免疫的,按疫苗说明书进行。

其他动物的免疫:可根据当地疫情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免疫。

所有的免疫犬和其他免疫动物要按规定佩带免疫标识,并发放统一的免疫证明,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要建立免疫档案。

icon各国犬狂犬病免疫情况
各国犬狂犬病免疫情况
资源描述:中国农村地区的犬,免疫率仅为10%~20%
icon2016年世界狂犬病分布情况
2016年世界狂犬病分布情况
资源描述:2016年世界狂犬病分布情况,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大部分地区流行狗传播狂犬病。

2. 疫情监测

每年对老疫区和其他重点区域的犬进行1-2次监测。采集犬的新鲜唾液,用RT-PCR方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再采样送指定实验室进行复核确诊。

3. 检疫

在运输或出售犬、猫前,畜主应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检疫合格的犬、猫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在运输或出售犬时,犬应具有狂犬病的免疫标识,畜主必须持有检疫合格证明。

犬、猫应从非疫区引进。引进后,应至少隔离观察30天,期间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4. 日常防疫

养犬场要建立定期免疫、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养犬、养猫户要注意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按规定及时进行狂犬病免疫。

七、公共卫生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死亡率达100%。人患病后也表现为狂暴型和麻痹型,典型的狂暴型症状也经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前驱期:表现为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

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恐风。体温常升高甚至超过40℃。特征症状为恐水,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患者常出现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增高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因同时有吞咽困难和过度流涎而出现“泡沫嘴”。

麻痹期: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人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人们捉捕和管理这样的动物应极小心,以免被咬伤感染。如果动物死亡,应将头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作有关项目的检查。

当人被病犬或其他可疑动物咬伤时,应尽量挤出伤口的血,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并用3%碘酊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最好同时注射免疫血清,可降低发病率。

家畜被病犬或可疑病犬咬伤后,应尽量挤出伤口的血,然后用肥皂水或0.1%升汞水、酒精、醋酸、3%石炭酸、碘酊、硝酸银等消毒药和防腐剂处理,并用狂犬病疫苗紧急接种,使被咬动物在疫病的潜伏期内就产生主动免疫。

图片科普

icon狂犬病的误区
狂犬病的误区
icon被狗抓咬后一定会得狂犬病吗-暴露分级
被狗抓咬后一定会得狂犬病吗-暴露分级
icon狂犬病被咬后的处理措施
狂犬病被咬后的处理措施
icon狂犬病十日观察法
狂犬病十日观察法
1803
阅读
0
评论
--
1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