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酸碱平衡紊乱基础认知: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吴礼平 发布于 2019-06-07
导读: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其调节主要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脏及组织细胞的调节。

机体内环境必须具备适宜酸碱度,才能保证动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动物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体内不断产生或从食物进入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但机体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肾脏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使体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相对恒定(pH值为7.35~7.45),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尽管机体有一定的调节对酸碱平衡能力,但有许多致病因素仍可破坏这种平衡导致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机体主要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酸碱平衡的调节:

  1. 血液的缓冲系统调节
  2. 肺脏的调节(通过呼吸调节CO2的排出量)
  3. 肾脏的调节(通过调节H+的排出及HCO3-的重吸收)
  4. 细胞的调节(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实现,酸中毒时高血钾,碱中毒时低血钾)

1.血液的缓冲系统调节

由弱酸及弱酸盐组成的缓冲对分布于血浆和红细胞内,这些缓冲对共同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

血液中的缓冲对共有4对:

  • 碳酸氢盐—碳酸缓冲系统(在细胞内是KHCO3/H2CO3,在细胞外液中为NaHCO3/H2CO3),是体内最强大的缓冲系统;
  • 磷酸盐缓冲系统(Na2HPO4/NaH2PO4),是红细胞和其它细胞内的主要缓冲系统,特别是在肾小管内它的作用更为重要;
  • 蛋白缓冲系统(NaPr-HBr),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细胞中;
  •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KHb/HHb和KHbO2/HHbO2),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

以上4对缓冲系统,以碳酸氢盐—碳酸缓冲系统的量最大,作用最强,故临床上常用血浆中这一对缓冲系统的量代表体内的缓冲能力。

缓冲系统能有效地将进入血液中的强酸转化为弱酸,强碱转化为弱减,维持体液pH正常。

如血液中乳酸增多,乳酸与 NaHCO3反应,生成乳酸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水,使血液中CO2浓度升高而兴奋呼吸中枢使之排出加快,使NaHCO3/H2CO3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2.肺脏的调节

肺可通过改变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或减少CO2的排出量以控制血浆H2CO3的浓度,从而调节血液的pH值。

当动脉血CO2分压升高、O2分压降低、血浆pH下降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排出CO2增多,使血液中H2CO3的浓度降低。

当动脉血中CO2分压降低或血浆pH升高时,呼吸变慢变浅,排出CO2减少,使血液中H2CO3的浓度升高。

3.肾脏的调节

血液和肺的调节作用很快(几秒或几分钟),肾的调节作用发生较慢(数小时或一天以上),但维持时间较长。

肾脏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H+泌铵重吸收Na+保留HCO3-来维持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来调节酸碱平衡。

(1)H+保钠,即H+-Na+交换

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分泌H+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含有碳酸酐酶(CA),能催化H2O和CO2生产H2CO3,后者解离形成H+ 和HCO3-,H+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入小管液,与Na+进行交换,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与HCO3-结合生成NaHCO3回到血液。

icon氢-钠交换示意图
氢-钠交换示意图
资源描述:肾小管对氢离子的分泌与排泄是通过H+-Na+交换的方式进行的,即每排出1个H+,需要重吸收1个Na+。CA表示碳酸酐酶。

80%~85%的NaHCO3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其余部分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尿中几乎无NaHCO3,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一个H+,可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

  • 当体液pH降低时,碳酸酐酶活性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增加,重吸收HCO3-作用增强;
  • 反之,当pH升高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减少,重吸收HCO3-作用减弱。

(2)NH4+保钠

尿中的NH3大部分是由谷氨酰胺酶水解谷氨酰胺产生的,少部分NH3通过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

NH3不带电荷,脂溶性,容易通过细胞膜而进入小管液,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结合生成NH4+

NH4+带正电荷,水溶性,不容易通过细胞膜返回细胞内,NH4+与小管液中的强酸负离子(大部分是Cl-)结合,生成NH4Cl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Na+又与 H+交换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HCO3-结合形成NaHCO3返回血液,从而达到排氨保钠排酸保碱,维持血浆酸碱度的目的。

icon氨-钠交换示意图
氨-钠交换示意图
资源描述: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氢离子,与氨生成铵根离子,以氯化铵的形式随尿液进行排泄,同时重吸收一个钠离子。即每分泌一个氢离子和氨分子,重吸收一个钠离子,从而达到排氨保钠,排酸保碱,维持血浆酸碱度的目的。

小管液中的Cl-不但能与NH4+结合,还可以和分泌的H+结合,形成盐酸,使小管液pH值下降。

当pH值降至4.5以下时,肾小管就停止分泌H+,HCl和NH3生成NH4Cl,有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一步分泌H+,使H+-Na+交换不断地进行下去,从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3)碱多排碱

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时,血浆pH值上升,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碳酸酐酶的活性降低,H2CO3生成和H+排泌减少,NaHCO3等碱性物质重吸收入血也相应减少,此时,大量NaHCO3、Na2HPO4可随尿排出,以降低血浆pH值。

4.细胞的调节

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实现的。

当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时,H+弥散入细胞内,而细胞内等量的K+移至细胞外,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当细胞间液H+浓度降低时,上述过程则相反。

这种离子交换的结果可缓冲细胞外液H+浓度的变动,同时也可影响K+的浓度。因此酸中毒往往伴随高血钾碱中毒可伴有低血钾

此外酸负荷增加时,骨细胞可接受H+,骨组织中的Ca进入细胞外液,也可调节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机体虽然具有强大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但是在许多疾病过程中,体内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过多,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以致体液的酸碱度(pH值)超出正常范围,则可引起酸碱平衡失调

  • 体液的pH值主要由NaHCO3 /H2CO3比值决定的,正常为20:1,pH为7.4。
  • 如果NaHCO3 /H2CO3比值小于20:1, pH低于正常值,则体内酸过多,机体表现出多方面的临床症状,称为酸中毒
  • 反之若NaHCO3 /H2CO3比值大于20:1, pH高于正常值,则称为碱中毒

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受代谢状况的影响,对维持体液pH而言是代谢性成分。血浆中H2CO3的含量受呼吸状况的影响,对对维持体液 pH而言是呼吸性成分。

  • 由于血浆NaHCO3含量原发性降低(或升高)引起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称代射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 血浆中H2CO3的含量原发行升高(或降低)引起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称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小结: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根据体液中NaHCO3H2CO3原发性变化,酸碱平衡紊乱可分为:

  • 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
  • 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
5733
阅读
0
评论
--
5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