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尿失禁、少尿与排尿困难的鉴别诊断

姚蕴华 发布于 2016-06-16
导读:排尿(urination)是尿的排泄或排出,是一种在自主神经支配下有意识的行为。尿失禁(incontinence)指尿液排出失去自主神经的支配。少尿是指排尿量减少。排尿困难(dysuria)是指排尿疼痛或困难。排尿困难的特殊症状包括排尿次数增加、频尿、尿急、欲排尿和痛性尿淋漓。尿失禁的治疗须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应采取紧急措施,解除尿道阻塞,纠正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和氮血症等;其次,无论何种原因,尽快恢复正常排尿,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排尿(urination)是尿的排泄或排出,是一种在自主神经支配下有意识的行为。尿失禁(incontinence)指尿液排出失去自主神经的支配。少尿是指排尿量减少。排尿困难(dysuria)是指排尿疼痛或困难。排尿困难的特殊症状包括排尿次数增加、频尿、尿急、欲排尿和痛性尿淋漓。

病因

尿失禁主要有神经原性、非神经原性和功能性紊乱3种。

1.神经原性紊乱

排尿反射的上运动神经元片断损伤时,排尿的自主控制被破坏,膀胱处于神经性痉挛状况。由于下运动神经未受影响,逼尿肌还有收缩作用。但其收缩与尿道括约肌的松弛不协调,故排尿是非自主性的,且不完全。

排尿反射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逼尿肌收缩作用被抑制,膀胱处于神经性弛缓状态。膀胱的尿储量比正常多。膀胱内的压力超过尿道口的阻力时,尿液流出,它取决于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当尿道张力小时,膀胱内压小幅度增加,就会有尿液排出,如尿道保持原张力不变,只要膀胱内压明显增加就会有大量尿液排出。

2.非神经原性紊乱

下尿道解剖结构的异常会引起尿失禁。输尿管异位或其他发育异常(少见)时,尿液绕过尿道括约肌或通过异常的管道或开口排出。后天性下尿道异常也会引起尿失禁,均由膀胱或尿道炎症或侵蚀性疾病所致,如慢性膀胱炎、尿道炎、尿道肿瘤、尿结石和前列腺炎等。

3.功能性紊乱

膀胱和尿道结构正常,但失去其正常作用则为功能性紊乱,多见于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其特征为储尿时尿道口闭合不全。如尿道口缺乏阻力,膀胱充盈期内压低于正常,其尿液就会流出;逼尿肌功能不全,有时也引起尿失禁,其特征为尿充盈期膀胱不能处于松弛状态。膀胱疾患时,剌激排尿反射,也可引起急性尿失禁。尿正常排出,但储尿期缩短。就因排尿太急而不能自主控制,表现为非主动性排尿。

许多下尿道疾病所致的尿道口阻力过大、用力排尿,导致典型的尿道阻塞症状,即排尿困难、痛性尿淋漓和尿滞留,但不是尿失禁。然而,尿路部分阻塞时,随着膀胱内压的升高,尿液可漏出。这种反常的阻塞性尿失禁可能由于膀胱腔或膀胱壁病变引起。

4.先天性和后天性

幼年犬、猫尿失禁很可能是先天性的,与遗传有关;老年犬、猫尿失禁多为后天性。

病史与体格检查

仔细观察排尿方式,多尿、夜尿症、频尿、痛性尿淋漓和排尿困难可能误认为尿失禁。首先要确定是否是自主性排尿。动物开始有主动排尿意识和保持排尿状况,表明排尿反射正常,且受到剌激时膀胱逼尿肌收缩。如膀胱积尿,无排尿反射,提示是神经原性尿失禁。当动物排尿表现间歇性尿滴注、痛性尿淋漓及膀胱排空不全时,说明尿道口阻力过大,提示为非神经原性尿失禁。神经原性紊乱有时也可引起间歇性尿滴注。动物侧卧或睡眠时尿液溢出,表明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各种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时也会引起持续性尿滴注。

外周神经或脊髓创伤、腹部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均可能导致下尿道的损伤而出现尿失禁。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要注意神经和泌尿生殖系统情况。神经系统检查关键是检查神经性排尿异常,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很少只损害膀胱和尿道,应检查球状海绵体肌、会阴反射、肛门张力、后背和尾的感觉等。如这些正常,提示荐反射和会阴部神经功能未受影响。

非神经原性尿失禁病因常可通过腹部触摸、直肠检查(会阴疝,尿道异常)及阴道和(或)外生殖器的检查等予以诊断。应触摸排尿前、后的膀胱。如发现膀胱大而膨胀、壁薄,证明膀胱弛缓,反射性减弱;如膀胱小而皱缩、壁厚,说明膀胱痉挛,反射性增强。如可能,人为压迫膀胱,排空膀胱尿液,测试尿道口阻力。如适当的挤压膀胱,尿液就排出,说明尿道口阻力下降,反之,挤压困难或挤不出尿液,说明尿道口阻力正常或增加。

观察动物的排尿动作,估计排尿是否受主动意识支配,逼尿肌是否与尿道括约肌松弛协调。插入导尿管检测膀胱的余尿量(通常为每千克体重0.2~0.5ml)。余尿过多表明尿排空不全。插入导尿管也可探明尿道阻塞部位。

诊断

血常规检验和血清生化检验一般不能说明尿失禁的原因,但有助于对动物体质的全面了解。某些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提示多尿的病因。

诊断尿失禁,尿液分析特别重要。如尿比重小于或等于1.015与多尿有关。如出现血尿、蛋白尿和(或)脓尿,则表明尿道有病理性损害。如尿道感染会出现明显的菌尿,检查尿沉渣可看到细菌,尿培养对检测细菌可靠。

如神经检查发现有神经性紊乱,还应查出其发生位置和可疑原因。因脊髓受损所致,需做脊髓影像诊断,包括脊髓X射线平片、脊髓X射线造影、CT和MRI等。

尿道病理性损害及其形态学特征也可用影像学诊断。因X射线平片对许多尿道病变的诊断不很敏感,故对尿道器官非侵蚀性病变可选择超声波诊断。动物尿失禁或排尿困难时,超声波检查特别有助于诊断膀胱和前列腺疾病。如怀疑输尿管移位,超声波可揭示其在膀胱颈和邻近尿道壁的异常直径和走向。另外,超声波也可诊断输尿管异位(有时伴有上行输尿管异常,如一侧肾发育不全)。超声波对远端膀胱颈的诊断意义不大,可通过体外检查和(或)尿道插管技术进行诊断。当怀疑下尿道发育性异常时,内窥镜为最好的诊断技术。下尿道异常常发生于青年母犬。内窥镜可精确地诊断泌尿生殖道结构,包括阴道、尿道开口及膀胱(包括输尿管和尿液流进三角区)等是否正常。

如没有超声波和内窥镜设施,或两者检测结果模棱两可,可用X射线对比造影术诊断。常用静脉尿路造影术。为检查尿道和膀胱,用阳性对比尿道X射线造影、阴道尿道X射线造影或双对比膀胱造影等技术,可获得更多的诊断数据。如触摸X射线平片发现膀胱和尿道有浸润性病变(如肿瘤),可通过膀胱冲洗或尿道插管获取活组织,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验。可能的话,也可用内窥镜采取活组织。

治疗

尿失禁的治疗须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应采取紧急措施,解除尿道阻塞,纠正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和氮血症等;其次,无论何种原因,尽快恢复正常排尿,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结构异常性尿失禁者,常适宜用手术矫正,阻塞性尿失禁也可手术治疗。不过,功能性尿失禁(尿道口阻力过大)适宜药物治疗。药物也可治疗因尿道感染、尿道结构异常及尿道口机械性阻力引起的尿失禁。尿失禁的动物需精心治疗和护理。如不能根治可采用安乐死术。

预防

尿道结构异常和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的预后相对较好,阻塞性尿失禁可分为两种,即尿道出口机械性阻塞和功能性阻塞。前者如果得到正确的治疗常能恢复正常功能;后者则预后不良。对于神经原性引起的尿失禁,其预后(下尿道功能的恢复)与潜在神经性引起的尿失禁相同。

827
阅读
0
评论
--
0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