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体循环血管分布的一般规律

吴礼平 发布于 2017-07-15
导读:血管分布具有以下规律:血管的分布与畜体的结构,尤其是骨骼的结构相一致,反映出机体结构的单轴性、两侧对称性和分节性。较粗的动脉主干多沿躯干的深面、四肢的内侧、关节的屈侧和较隐蔽的部位,如骨、肌肉和筋膜形成的沟和管内延伸,且常与静脉和神经伴行,包在共同的结缔组织鞘内,形成血管神经束。由血管主干分出的侧支,常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其管径粗细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

1、血管的分布与畜体的结构,尤其是骨骼的结构相一致,反映出机体结构的单轴性、两侧对称性和分节性。畜体的构造有体壁与内脏之分,对应的血管也有壁支和脏支;躯体的动脉主干如主动脉,沿中轴骨骼(脊柱)呈单支分布;由主动脉发出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侧支,呈两侧对称配布;在机体分节明显的部位如胸、腰部,分布于此处的血管也相应地保持分节现象,如肋间背侧动脉、腰动脉等。

2、较粗的动脉主干多沿躯干的深面、四肢的内侧、关节的屈侧和较隐蔽的部位,如骨、肌肉和筋膜形成的沟和管内延伸,且常与静脉和神经伴行,包在共同的结缔组织鞘内,形成血管神经束。手术结扎时应注意分离神经。静脉常比伴行的动脉粗,数目较多,分深静脉和浅静脉。深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一条中动脉和小动脉常有两条静脉伴行。浅静脉位于皮下,无动脉伴行,称皮下静脉,在体表可见,常用于采血、放血和静脉注射等。

3、由血管主干分出的侧支,常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其管径粗细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在代谢功能旺盛的器官,如心、肾和甲状腺等,分布的血管较粗,分支也较丰富。血管一般以锐角分支,以利于血液快速流动;但分布于附近器官的侧支,常以近似直角的角度分出。有小叶构成的器官,如肝、肺、肾,动脉常由器官门进入,按小叶的结构分布。在肌肉、韧带和神经,动脉由数处进入,按纤维的行程分布。

(1)侧副支与侧副循环:与主干平行的侧支称侧副支,血流方向与主干相反的侧副支称为返支。侧副支常互相吻合,或与主干吻合形成侧副循环,即主干的血液可经侧副支在流回到主干。当主干血流受阻时,侧副支可代替主干。

(2)吻合支:相邻血管之间常有分支相连,称吻合,该分支称吻合支。吻合有平衡血压、转变血流方向和起侧副支的作用。根据连结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吻合:

  • 动脉弓:相邻两动脉的分支呈弓状吻合,如空肠动脉弓和马蹄骨内的终动脉弓。
  • 动脉网:动脉的终末分支在同一平面上互相吻合呈网状,如腕背侧动脉网。
  • 血管丛:稠密的血管网结合在一起形成血管丛,如脑室脉络丛。
  • 异网:动脉网复聚成动脉称异网,如肾小球、硬膜外异网。
  • 动静脉吻合:指小动脉与小静脉直接相连,为动、静脉间的短路,开放或关闭可调节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 终支:无交通支与邻近血管相连的血管称终支,如肾小叶间动脉。
1760
阅读
0
评论
--
0
0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