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出生之后的变化

吴礼平 发布于 2017-08-01
导读:胎儿的心血管系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一些特点。在心血管系统结构上,胎儿心房中隔上有卵圆孔,肺动脉干和主动脉之间有动脉导管,胎儿的脐动脉在胎盘形成毛细血管网,汇合后形成脐静脉,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的动脉血液为混合血,但各部血液的混合程度不同,到头颈部、前肢的血含氧和营养物质较丰富,以适应胎儿的发育需求。出生之后胎儿心血管系统发生一些列的变化,脐动脉退化形成膀胱圆韧带,脐静脉退化形成肝圆韧带,静脉导管退化成为静脉导管索;动脉导管收缩闭合,形成动脉韧带;卵圆孔封闭形成卵圆窝。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全部由母体供给,代谢产物也经母体排出。因此,胎儿的心血管系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1、胎儿心血管系构造特点

  • 卵圆孔为房间隔上的自然裂孔,沟通左、右心房,孔的左侧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
  • 动脉导管位于肺干与主动脉之间。由右心室入肺干的血液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
  • 脐动脉和脐静脉脐动脉为髂内动脉(牛、猪)或阴部内动脉(马)的分支,沿膀胱侧韧带至膀胱顶,再沿腹底壁前行至脐孔,经脐带至胎盘,在此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依靠渗透和扩散作用与母体子宫的毛细管网进行物质交换。脐静脉(牛和食肉动物有两条,马、猪一条)起于胎盘毛细血管网,经脐带由脐孔进入胎儿腹腔,沿肝的镰状韧带向前延伸,经肝左叶与方叶之间的圆韧带切迹入肝。
  • 静脉导管见于牛和食肉动物,为脐静脉在肝内的一个小分支,连接脐静脉与后腔静脉。结果脐静脉血约有1/9经此旁道绕过肝。

2、胎儿血液循环径路

胎盘毛细血管经脐静脉(血液氧饱和度为80%)入肝,经肝窦、肝静脉或静脉导管到后腔静脉(血液氧饱和度为67%),与身体后躯的静脉血(氧饱和度26%)相混合,然后流入右心房,(约有3/5)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左心室,再经臂头干到头颈部及前肢。

头颈部及前肢的静脉血由前腔静脉(血液氧饱和度为31%)回流到右心房、右心室,然后进入肺干,约有4/5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弓(血液氧饱和度为52%),再经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到驱体后部(血液氧饱和度为58%),由髂内动脉的分支(牛)或髂外动脉(马)的分支脐动脉再到胎盘(血液氧饱和度为58%)。降主动脉内的血液约有2/3进入脐动脉。

icon胎儿血液循环模式图
胎儿血液循环模式图

由此可见,胎儿的动脉血液为混合血,但各部血液的混合程度不同,到头颈部、前肢的血含氧和营养物质较丰富,以适应胎儿的发育需求。

3、心血管系出生后的变化

  • 脐动脉、脐静脉与静脉导管退化   由于脐带切断,胎盘循环终止。脐动脉与脐静脉肌系的痉挛性收缩足以使其闭合,脐动脉(脐至膀胱顶一段)退化形成膀胱圆韧带脐静脉退化形成肝圆韧带静脉导管退化成为静脉导管索
  • 动脉导管退化   出生后动脉导管收缩闭合,形成动脉韧带
  • 卵圆孔封闭   出生后由于肺发挥作用,由肺静脉流入左心房的血液大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同时由于肺扩张和脐静脉闭合,右心房压力降低,使左、右心房压力相等;左心房压力增高,压迫卵圆孔瓣膜紧贴房中隔,从而闭合、封闭形成卵圆窝。于是形成成体的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径路。
3477
阅读
0
评论
--
3
0
1
收藏